腾讯能否让公众号博主们好过一些?

腾讯 2018 年财报显示:微信及 WeChat 合并月活跃账户数为 10.98 亿,QQ 月活跃账户数为 8.07 亿;“社交及其他广告”收入为 397.7 亿元。

抖音《2018 抖音大数据报告》显示:截至 2018 年 12 月,抖音国内 MAU 突破 5 亿;2018 年的收入为 200 亿元左右。

简单对比,可以发现腾讯的收入月活比没有抖音的高,会不会是因为微信生态的封闭造成的呢?投放数据的真实性会不会有影响?

2012 年 7 月微信上线公众号功能,作为微信生态的内容板块。以公众号为例来看看腾讯的社交广告。


微信的封闭性

微信不是一个开放的平台,微信公众号也不允许有外部链接:除且仅除“阅读原文”,公众号正文中无法通过非官方的途径跳转到站外。

可以从用户、创作者和广告主的角度尝试理解封闭性对于公众号的影响:

用户

文章内容不能增加外链,用户手动操作比较麻烦、体验不好,淘宝直播、短视频都在尽可能缩短转化路径,公众号还不能升级这部分,让跳转的体验十分滞后。

创作者

很多分享购物的博主都会选择发淘宝商品的短链,商业化上延长了转化路径、不能进行转化收费(虽然大环境转化收费的还是比较少),也不能客观反映博主的影响力。

广告主

广告主需要在微信生态中(公众号、小程序、微信商城或微店,或者是京东)运营,承接广告的流量;一方面,在官网和淘宝之外,广告主需要运营微信生态,增加了运营成本;短时间内部分品牌的重心都在淘宝,小程序或微信商城的体验也很难跟淘宝竞争;另一方面,微信生态比较重内容,商城或内容运营不好的公众号也承接不住广告的流量。

那腾讯为什么还会营造这样一个封闭的微信环境呢?

  • 腾讯担心微信流量流光

社交作为人的刚需,让微信成为国内第一的流量池,(目前)没有流光的可能;

  • 腾讯不想让微信流量被白嫖

微信的封闭固然是为了发展大而全的微信生态,可以通过收费引导,流向站内的少收费、站外的费用相对高一些。

抖音和快手在这方面比较开放。《晚点LatePost》获悉:抖音与淘宝签订了 70 亿的年度框架协议,60 亿元广告,10 亿元佣金。而快手接入拼多多、淘宝等各个平台,建立一个服务于用户的短视频电商生态。

流量红利会过去,各站的流量费用也会上升,微信准备囤积居奇?

  • 腾讯想让微信生态更活跃

广告主的投放比较有效,会投入更多;更多的广告投入会促进创作者创作更多更优质的内容,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进入生态。

(从淘宝的角度来看,微信封淘宝分享链接,至少在一定程度上,促进了现实生活中关系近的人之间的淘宝沟通)


数据的真实性

由于微信的封闭、不能向站外引流,部分广告主只能打 branding,在讲究“品效合一”的今天,或许不够有吸引力;况且,这也是一个平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例子。

数据的准确性一直是数字广告的核心。Facebook 也承认过自身广告系统的不足,数据造假一向困扰国内的甲方。微博用户 @_王逅逅 曾说

昨天跟一个广告公司的朋友去看电影,看完了我俩坐在啤酒阿姨前面聊天。他说他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没意义--为品牌找到的 kol 其实都买数据,而他实际上也需要这样的数据拿给客户看。

客户也不笨啊。我说,客户也知道数据是买的,看一看评论和转换率就知道了。

但你要知道。他说,对于客户那边的对接人来说,这也只是一份工作,他们拿了假的数据也才好交差。

就像是你抄了作业,但是老师也不判,老师随便打分。我说,其实你什么都没学到,老师也什么都没教会。

但是世界上大部分事情都是这样的。他说。

但他们不应该是这样的。我说,大家都觉得不这样不行,又没有人去打破这个循环,于是所有人都在循环里抱怨。

一阵沉默,于是我们只好喝酒。

阅读数和播放量已经不能客观反映实际情况了,那公众号或微博为什么不整治一下呢?博主、MCN 或中介需要凭借虚假数据来赚钱?明星需要虚假数据来彰显人气、赚钱?资本需要明星来赚钱自然也推动这件事?

  • 用户不是因为虚假数据才聚集、看别人的作品或追星,但泛滥的虚假数据会影响用户体验;
  • 如果微信公众号或微博整治虚假数据,作为最早采取行动的平台,可能会面临广告主的投放暂缓或停止,但平台的影响力只要在那儿,广告主肯定还是会投;而且,破除虚假数据后的平台投放更具性价比,这能吸引更多的广告主前来投放,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

如果说视频平台因为竞争的缘故,不能对广告主公开真实的数据;在社交领域排前位的微信和微博真的没有理由不整治虚假数据。


公众号的广告收入是怎么实现的呢?

公众号的广告分为:文章底部广告文中广告互选广告视频贴片广告返佣商品 CPS 广告。我将这 5 种广告分为 3 类,分别是:自动广告、自主广告和转化广告。

自动广告

广告主和流量主交易的是流量。文章底部广告、文中广告和视频贴片广告,都在这个范畴中。

  • 广告主,投广告的人;可以“选择广告定向投放人群”,即按照地域、性别、年龄、兴趣等标签选择投放人群,和 19 个媒体类型;
  • 流量主,提供公众号的人;粉丝满 500 后,选择要在文章中插入的“商品类目”即可,共有 30 个类目;
  • 腾讯负责完成具体投放的匹配。

购买方式分为“竞价购买”和“排期购买”,计费方式分为“展现”和“点击”,可以满足不同广告主重展现或重点击的需求,确保一定的数据成果。

这样的广告投放会有 2 个问题:

  • 阅读体验不好:

对于用户来说,文中广告体验最差,文章底部广告次之;如果大家习惯了视频平台的广告,那视频贴片广告应该也无所谓了,但有广告的体验总不会太好。

国外的平台可以分为 2 类,一是“付费免广告”,比如说 Medium;二是“免费有广告”,比如说 Youtube

国内比较少“付费免广告”,“免费有广告”则五花八门的不良心,视频网站开会员需要手动关闭贴片广告,但同样绕不过正片前的广告。没有广告的目前只有 bilibili 了。

  • 影响形象:

流量主不知道自己文章中显示的是什么广告,广告主也不清楚广告投放在哪个内容上;门槛不是很高的情况下,文章和广告确实会相互影响形象,出现调性不匹配的情况。

流量投放的负面情况在国内比较少,国外发生过不少。2017 年 3 月,Google 的大型广告主,包括英国政府、AT&T、PepsiCo 和 Wal-Mart 等,都减少甚至停止了在 Google(主要是 Youtube)的广告投放,因为自家的广告出现在了含有极端内容的视频或网站上。流量走量,广告主不清楚自己的广告投放在了哪里。

这可能也是一个开放平台的弊端。Youtube 每分钟有 400 个小时的视频被上传,Google 需要花费大量地精力来做好投放需求的匹配工作,简单地设置一些敏感词汇,来减少“敏感”内容上的投放,固然是最省力的,但这就损害了大部分内容创作者的收益。而作为一个好的 aggregator,需要尽量满足双方的需求。

不是所有流量主都在乎阅读体验,也不是所有广告主都觉得形象会被影响。在微信公众号上,双方最基本的需求至少能够得到满足。

互选广告

广告主和流量主交易的是内容。基于需要投放的广告和以往的内容,广告主和流量主可以互相选择。

计费模式如下:

  • 互选广告的“广告推荐合作模式”,可以理解为优质内容的流量买单,但内容介入程度低,“文章主题及内容无需与广告强相关”,因此承诺一定的曝光率;
  • 互选广告的“内容定制模式”,则是为优质内容买单,但不承诺广告曝光,更别说文末的链接点击量了;

尤其是“内容定制模式”,在不承诺点击或转化的情况下,文末的链接即使缩短了转化路径,但也形同虚设,还要给腾讯分成,会有部分广告主选择直接跟流量主联系,跳过腾讯,即使文末不附链接。

腾讯既不能完全阻断广告主和流量主的私下联系,又不能像微博一样收“微博税”,即如微博用户 @flypig 所说:

可以采用缴纳微博税的方式,让你的商业内容被正常分发出去(微任务),或者被加权分发(粉丝头条)。

这部分收入腾讯只能放下了。腾讯可以统计下有多少“定制内容”绕过了平台。如果确实很多,不如开发第三种广告模式,叫转化广告。

转化广告

广告主和流量主交易的是流量+内容,主要针对有内容定制需求,且希望保证数据(特别是点击)的广告主。

互选广告在定制内容的情况下不保证数据。腾讯可以主动从广告主端推“转化广告”,能按效果付费的方式会赢得一部分广告主的青睐。

定制内容+文末直接的转化路径+效果付费,是转化广告的核心。我唯一能想到的、腾讯不这么做的理由(我不相信腾讯想不到这个办法),是微信公众号的真实数据并不是特别好看。

公众号的“返佣商品 CPS 广告”是以销售为导向的转化广告。流量主可以按佣金收费,佣金计算规则为“用户访问推广的商品后,7 天内在广告主小程序发起任意商品的购买并支付成功,该支付金额乘以广告主当前设置的佣金比例,即为产生的佣金”。可见腾讯还是挺保护站内的流量主和流量。

但微信生态外的电商不会允许 API 接入,腾讯也就没办法监控用户的后续行为。这也从一个角度解释了腾讯为什么要发展大而全的微信生态。

自此,这三种广告模式,可以区分出不同需求、不同付费意愿的广告主。


平台上线商业化功能,不仅可以保证平台的利益,也能平衡内容质量和商业化的程度。其他平台是怎么做的呢?

Medium

Medium 博主可以通过 Medium Partner Program:

Partner Program writers are paid based on how deeply Medium members read their work. As members read longer, writers earn more. In addition, we distribute a portion of each member’s subscription fee to the writers they read most each month.

Facebook 和微博

都没有。但 Facebook 做过尝试,微博用户 @宋一松SYS 说:

Facebook 的广告政策里之前有这么一条:如果广告商发布的广告获得很多用户互动,Facebook 会对广告商作出补贴,以奖励该内容对生态环境做出的贡献。政策本意是鼓励大家发布高质量的广告,但结果是在政策发布不久,各种刷赞机器人,诱导评论的作弊套路就汹涌而来,Facebook 需要花很大很大的力气来反作弊。最终,补贴的额度被迫一降再降,直至让该政策名存实亡。

小红书

2019 年 1 月,小红书上线了“品牌合作人平台”;2019 年 5 月又对这个平台进行了升级

抖音

主要依靠星图,抖音、头条商业内容智能交易&管理平台。


再说说微信公众号有趣的事情:

浮窗

个人感觉这个功能更新得很棒,不仅让微信可以支持多线程,还能减少公众号文章的跳出,防止跳出后忘了回去;也让时间更加碎片化了。

花钱免广告

朋友圈+公众号的广告还不是很多,之后会像谷歌一样手机翻 2 屏到 3 屏的广告才能看到不交钱的其他链接吗?到时候会出“花钱免广告”的选项吗?

公众号的定位

之前有看到把公众号当作国内的 feedly 或邮件订阅,这两个的本质是“用户自订阅”模式。根据张一鸣的论述,常用用户必须具备 2 个特点:

一、信息组织能力强,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信息在哪。
二、自制力强,有规律的整理并能控制好 RSS 源的数量。

这两个特点决定了“用户自订阅”模式“只能满足的是很小的一部分用户的需求”。那微信是满足很小的一部分用户的需求的“用户自订阅”模式吗?

  • 截止 2017 年底,微信活跃公众号已有 350 万,月活跃粉丝数为 7.97 亿;
  • 截至 2018 年 12 月,抖音国内 MAU 突破 5 亿;

可见公众号的月活比适合大众的抖音还多,可能是因为:

  • 相比于抖音,公众号依靠微信这个巨大的流量池的加持;
  • 相比于 feedly(或邮件订阅),公众号的操作门槛和内容门槛都相对较低。

延伸阅读:
YouTube’s Ad Problems Finally Blow Up in Google’s Face
Facebook's Stumbles Expose Flaws in Its Plan to Rule Advertising
资本与明星 01 集:杨超越与资本博弈之路,起底幕后老板和资本运作
资本与明星 02 集:蔡徐坤与资本的博弈,他也曾是屠龙少年
The Google Squeeze
理性蜕变中的张一鸣
为佩奇关闭 Google Reader 的魄力叫好!
How Medium Transformed Online Publishing by Making Long-Form Content Cool Again
深度复盘 Medium 发展史:一己之力改变行业格局,但商业化依旧艰难
2018 年主流 RSS 服务选哪家?Feedly、Inoreader 和 NewsBlur 全面横评
小红书成长的烦恼:保内容质量还是做营收加快商业化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