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内容消费的教育

我上高中的时候,语文老师会引导我们多看书,说社会上看书的人变少了。我记得有不少报道拿各国的阅读时间做对比。

但殊不知,那预示着长内容消费将面临竞争。


移动互联网兴盛之前,人们只有长内容,一本书,一部电影,一张专辑,一本摄影集,这是消费者购买和获取信息的最基本单位。

当社会只有长内容的时候,人们只会消费长内容(或者不消费),没有其他选择。人们从小到大都在消费长内容,人们不会刻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件事,这是很自然的事情。

然而,现在不一样了,长内容不再是唯一的选择,不同媒介都出现了短内容并大行其道。人们对短内容习以为常,主观上更倾向于短内容。


人们似乎更愿意去收藏“金句”,而不是去读文章;去刷“短视频”,而不是看电影;去听“单曲”,而不是去欣赏专辑;去点赞“单图”,而不是去看组图或影集。

(尤其是音乐,不仅歌曲从专辑概念中脱离出来,单曲的时长也在不断变短。)

因为短内容的效率很高,尤其是在内容消费端,单个内容的小信息量被整体的量所弥补;而长内容则因长而形成门槛。

那对于一直接触短内容的人来说,消费短内容成了理所应当,长内容的消费更具有挑战,因为长内容逆人性。

既然消费长内容有门槛,当今人们需要学习如何消费长内容吗?


这么分析下来,长内容消费的教育肯定是需要的。那长内容消费能不能说出个一二三来,似乎也能,但说出来就有点多余了。

写到这里,就感觉“长内容消费的教育”是个伪命题,全在于当事人想不想;但对于想要学习的人,长内容消费似乎不会造成困难,这就不成立了。

就像生活在长内容时代的人没有办法想象短内容的铺天盖地,长短内容共存下我无法预测未来的趋势和走向,会出现教程教人看长内容?短内容能无限挤压长内容?


全文的消费并不单指购买,包括但不限于从中获取信息和欣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