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言的效率
我看《寻梦拉美:100 种向往和 101 种落差》时注意到这么一句:
“葡语是很感性的语言,但这也拉低了沟通效率,同样的信息,我的感受大概需要中文 1.8 倍的时间。” 李俊飞说。
恰好我这两年也有类似的感受,总觉得用其他语言没有汉语高效。而看到原文,我意识到是人家的生活不需要这么有效率,从而不用有效率地组织语言,也就给非母语者某语言低效的印象。
原文中,本就是一国人去另一国寻找商业机会,带着明确的商业盈利目的,因此拖慢他们快速实现的情况或条件,总要被拎出来说一说。
那我就想问了:
- 改革开放后,欧美企业最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时,这些来华的外国工作人员会觉得当时的汉语「拉低了沟通效率」吗?
- 同样的,最开始的台商港商会觉得「虽然都说汉语、但确实有效率高低之别」吗?
如果他们确实有,那人性还是没有太多的差别,就看谁在差不多的位置上,给出相同意味的判断。
当我回过神来,我总会反思我的这个感受到底成不成立,一方面是对话者的习惯问题还是语言本身的问题,另一方面则是我理解能力的影响,会不会是我理解不到位从而认为其低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