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不久翻译了《Marc Andreessen 与个人效率》,来说说提升效率背后的东西。
这篇文章讲述了他的个人方法,其中区分了特殊性和普遍性。
特殊性基于对性格的了解 Marc Andreessen 强调:如果你是自由的灵魂,应该把自己从束缚和限制中释放出来,从而更有效率。因此,在办法的选择中,标准应基于自己的性格。比如说,你一板一眼,缜密的安排让你有掌控的感觉、时刻把握进度,就这么做。
普遍性基于对身体的了解 这适用于大部分人。“无法快速进入工作状态”和“无法(在个人限度下)保持专注”是普遍存在的困扰,而“利用结构性拖延”和“减少外界干扰”的效果普遍很好。
注重启发,不建议无脑照搬 他多次引用汲取灵感的文章,表明自己有博采众长;每个方法都有介绍自己的出发点和实操体验,是想借此启发读者:如果你有类似的问题,可以试一试。
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结合,才是属于他的方法论。
每个人都有一套办事处世方法。而你的现行模式是潜意识选择的结果,了解背后的原因,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。
成长过程中,有比较多的因素会影响自己对于性格偏好的了解:父母的要求、社会的期望和舆论的压力,真切却又无形,让你很难剥离出自己的感受、喜好和性格。但外界的裹挟不会一直强有力,你有喘息的机会,得以正视自己过往的选择是出于什么原因。
部分社会精英往往到中年才意识到自己从事的是父母和社会认为“对的事情”,而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,从而离职创业,追寻内心。
你的个性或情绪也会作祟,不易察觉:
由于不喜冲突,你倾向于产生较少纷争的选择,而不是渴望的那个;
由于反抗叛逆,你的选择偏好背离于传统权威,而不是喜欢的那个。
学生时代,关于方法论的讨论热度一直很高。人们迷信“好的方法”,认为“好的方法”意味着一切,要么是老师的经验,要么是好学生的“压箱底”;前者强调方法本身,忽略了采用的原因;后者有好的成绩背书,但极具特殊性。在漫天的方法中,大家无法判断,会有莫名的压力,生怕错过了最有效的办法。
武侠小说中,一派祖师依据自身条件,创立一门武艺;不断进阶,挖掘自身潜能,最终发展成得以仰仗的绝学,开宗立派。门派传承中,无数代弟子因“资质不够”而很难窥其门径;不出意外地会出现一名天子弟子习得绝学傍身,光耀江湖。
试着从2方面看这件事:
- 祖师创立绝学,目的是让自己越来越厉害,考虑且只考虑自身状况,因此绝学具有很强的特殊性;
- 天才弟子修行绝学,不是因为有多天才,只是他的身体状况接近祖师,特殊性吻合。
当然,门派当中也有不少人武功尚可,虽然不能契合绝学,但凭借着日复一日的练习,也能远超平均值,这个是普遍性。
虽然很多人设想自己是天才,但在碰到匹配自己的绝学之前,还不能称之为天才。因此,刚开始应注重一些基础的方法“专注”和“坚持”;然后不断尝试,根据体验和感受,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完整方法论,才是个人绝学。
身为90后,同大家一样,我也饱受碎片化的困扰,无法专注做一件事情,不管是读点文字还是看电影,总会无数次分心走神。
但需要明白的是:困扰你的碎片化建立在你默许一切发生的前提下,你有权拒绝它的侵蚀。我也正在尝试从场所、设备和无关信息三个方面进行改善。
1)在特定的场所干特定的事情 让大脑习惯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功能。当你进入特定的场所时,你的大脑能够感知到信号,自行进入相应的状态,省去漫长的“热身”时间。想想有多少次,你在图书馆刷了一天手机,躺在床上只想着玩儿手机,睡不着觉。
在床上只睡觉,在沙发上娱乐,在书桌前专注。这样,手机只会出现在沙发上,让你在书桌前有效率,娱乐时全身放松,该睡觉时睡觉。
当然,你再也不会坐在书桌前是另一回事了。
2)用特定的设备干特定的事情 让大脑习惯界限分明的事情。手机能同时满足工作、娱乐和学习的一切需求,这样的坏处是:大脑对于这个设备的认知是错乱的,它无法判定你要专心还是娱乐,无法适配到要求高的状态。
习惯每次只用一个设备,用手机聊天,用 pad 娱乐,用电脑长时间专注。一方面,跟前一个方法类似,特定的信号让大脑进入对应的状态;另一方面,也能避免其他设备的干扰。
3)关掉消息提醒 为了抢占你的心智,APP 会利用消息提醒宣扬存在感;这就造成了看公众号时微博消息打扰你,看短视频时淘宝发货打断你,你的娱乐状态都是碎片化的。
关掉不必要的弹出式提醒,确保你专心于一件事,确保锁屏时手机不会让你分心。
It’s not who you are underneath, it’s what you do that defines you
你的模式是你最好的体现: 你的在乎、理想和爱好; 你的厌恶、惧怕和逃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