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车祛魅

如上篇文章《出租车、快车和专车》所说,相比于出租车和快车,专车的提升对我来说非常显著:相对宽敞的座位,司机不主动打扰乘客,稳定的驾驶,可以应急解渴的瓶装水。这几点正好能满足我的乘坐需求,甚至还包括一定的虚荣心。

就是这么“完美”的专车,是如何祛魅的呢?我也始料未及。

这边线路车比较发达。不同城市之间,除了火车和大巴之外,灵活便捷的选择就是线路车,通常是七座商务车和五座轿车。而今年我恰好有两次坐的线路车都是日产天籁。

第一次还好,我当时还不知道坐的是天籁;第二次我特意注意了一下车型,路上四五个小时三个成年人挤在后排,完全没有了平常坐专车的舒适,就一下把我对专车的泡沫给打破了(不排除车款不太新的原因)。之后再打专车,我觉得也就还好,光环没有那么强烈了。

我突然意识到,我很难说清楚专车于我的“魅”到底是什么:运营专车的车型在路上并不会太吸引我的目光,车型本身也让我感觉中规中矩。那么,可能只是我被服务且被服务得很好的感觉?还是专车更好体验的未适应?

但换个角度,这次体验也间接肯定了滴滴的服务,让一个下限可以很低的车提供水平稳定的“专业服务”。

那次线路车的体验可能只是最后一根稻草,在这边专车司机的服务参差不齐,我碰到过一些主动搭话、还有想给我“上课”、或者车上不配水,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的评价。所有的体验都让专车在我眼中渐渐回到它本来的样子。

All rights reserved
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,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copyrighted.